BG视讯

搜索

CN | EN

咨询热线 联系电话:18518605588
新闻中心

《哈尔滨冰雪文化之都(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全文及下载

作者:
BG视讯冰雪
来源: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22-07-06 15:19:02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冰雪文化之都(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

哈政办发〔2022〕23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冰雪文化之都(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5月31日

 

 

哈尔滨冰雪文化之都(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冰雪经济战略部署和《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重点任务,按照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打造“冰雪文化之都”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做大做强冰雪经济,建设冰雪文化之都,变“冷资源”为“热经济”,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哈尔滨市是我国冰雪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冰雪体育运动的领头雁,是中国最早开发冰雪、运营冰雪的城市,从1953年新中国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冰上运动会和1963年哈尔滨第一届冰灯游园会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打造了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冰雪经济经贸洽谈会、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举办了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斩获了中国首枚冬奥金牌,创造了许多个冰雪第一和唯一。特别是近年来,哈尔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装备得到较快发展,为哈尔滨冰雪经济发展、冰雪文化之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冰雪资源独特优越。哈尔滨市作为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会城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平均雪期180天,穿城而过的松花江封冻期130天左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赋予哈尔滨别具一格的冰雪城市特色,寒冷的天气使哈尔滨成为冰雪的代名词,哈尔滨因此得名“冰城”。

  2.冰雪文化底蕴厚重。哈尔滨市作为我国冰雪文化的发源地,集合独特的欧式建筑、音乐文化、俄罗斯风土人情等文化积淀为一体,铸就了冰雪旅游城市品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冰灯艺术游园会“三大品牌”驰名中外,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共同构成世界四大冰雪节,为世界冰雪旅游共同体的形成贡献了中国力量。

  3.冰雪传承内涵丰富。哈尔滨市是我国冰雪旅游开发最早的城市,1963年在兆麟公园打造了首届冰灯游园会,目前冰灯制作、冰雪雕技艺已成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1985年哈尔滨创立了“冰雪节”,涵盖的雪上运动会、冰雪摄影比赛、国际冰雕比赛等活动,促进了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全面升华;1989年开始建设的世界最大的太阳岛雪博会、1999年开始打造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成为我国雪雕艺术、冰雕艺术的鼻祖,是世界游客向往的冰雪主题乐园;1996年,亚布力风车山庄的对外营业标志着我国滑雪运动从体育竞技正式走向大众市场,开启我国滑雪旅游的新纪元,进入21世纪后,哈尔滨地区乃至我国滑雪旅游业在2022冬奥会和消费转型升级的双重刺激作用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4.冰雪旅游领跑全国。哈尔滨连续五年荣膺“中国冰雪旅游十佳城市”榜首,上榜“世界游客向往的中国城市榜TOP10”,冰雪旅游经济效益2019年达到了高峰,据统计,冰雪季三个月,全市接待游客达2339.4万人次,总收入391.7亿元,同比增长11.4%和17.1%,吸引了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论坛、文旅部数据中心冰雪旅游基地落户哈尔滨,成为中国冰雪旅游的领跑者,世界冰雪旅游的引领者,全国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和全国冬季最热的旅游城市。

  5.冰雪运动优势明显。哈尔滨现有冰雪运动场馆36所,近两年又建成冰上运动中心(气膜馆)10座。哈尔滨大力发展冰雪体育运动,每年举办中国杯国际冰盘公开赛、芬兰蒂亚滑雪马拉松、冬季铁人三项世界杯等各类冰雪体育赛事和活动190余项。“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冰雪体育运动会、冰球赛、冬泳赛等群众冰雪活动参与度居全国首位。一批哈尔滨籍运动员如申雪、赵宏博、张虹、任子威等在冬奥会、世锦赛等世界赛场为我国冰雪体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6.冰雪装备基础坚实。初步形成了以索道、魔毯、除雪设备等产品为主的冰雪场地装备和道路清雪设备两个装备体系。冰雪运动器材制造业初具规模,雪板、护具等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已具备国际化合作能力。

  7.冰雪人才多元发展。哈尔滨市是中国冰雪艺术的发源地,培养造就了大批经验丰富的冰雪采掘、设计、创作等艺术人才。目前,哈尔滨市拥有冰雪雕艺术人才和技术工人队伍4万余人。冰雪体育运动发展培养造就了大批滑冰、滑雪、冰球等冰雪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及专业的体育竞技组织者、工作者。冰雪文化、冰雪经贸、冰雪展会和冰雪节庆等活动的开展,培养和储备了一批有经验的冰雪创意、冰雪策划队伍和冰雪专业管理人才。

  (二)面临形势

  1.发展冰雪经济、打造冰雪文化之都,是贯彻落实“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黑龙江省考察和在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多次强调,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为哈尔滨冰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冰雪资源重要集聚地的哈尔滨,必须重新审视冰雪资源的价值所在,必须践行好“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寻找转化路径和实践经验。

  2.发展冰雪经济、打造冰雪文化之都,是抓住后冬奥时期变“冷资源”为“热产业”的机遇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像是一个弹射器,可以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飞跃式发展。”“冬奥会效应”将更大程度地激发全国人民的冰雪热情,将冰雪消费推动到大众消费,从而产生巨量冰雪市场需求,为冰雪产业集聚巨大的发展潜能。国家和省先后出台发展冰雪体育、冰雪旅游等领域相关政策,省已出台《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黑龙江省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哈尔滨必须抓住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带来的机遇,率先扛起省会担当,加快发展冰雪产业,助力龙江冰雪经济振兴发展。

  3.发展冰雪经济、打造冰雪文化之都,是推进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然选择。中共哈尔滨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落实五个率先,扛起省会担当,为龙江振兴发展打头阵当主力作贡献;打造‘七大都市’,奋力推进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发展冰雪经济、打造冰雪文化之都,将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冰雪产品消费需求。以传统“老字号”产品为基础,拓展开发“冰雪+”特色冰雪文化体系,不断加大冰雪产品供给,让大众更为便利地接触冰雪、体验冰雪、享受冰雪,通过推动更多人参与冰雪活动,发展现代冰雪产业,为哈尔滨创出一条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4.发展冰雪经济、打造冰雪文化之都,是解决哈尔滨冰雪产业短板弱项的现实需要。哈尔滨发展冰雪经济虽然有资源优势、历史文化底蕴和产业基础,但也存在冰雪经济产业体系不健全、发展不均衡、产业链条短等问题;冰雪景区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同质化竞争和季节性经营特点;冰雪旅游起步虽然在国内领先,但产品供给不平衡不充分,服务不精准,满足高品质需求的度假产品、中高端产品、复合体验产品供给不足;哈尔滨虽然冰雪人才较多,但育人、留人、用人的机制还没有形成体系;冰雪体育虽有相对完备的体育场馆设施,但冰雪体育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形成;冰雪装备虽有技术领先企业,但门类少、规模小,需要统筹谋划、系统安排、强力推进、乘势而上。发展冰雪经济、打造冰雪文化之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实现“换道超车”,扛起省会担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增强我市冰雪经济领先地位。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发展寒地冰雪经济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践行“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市战略部署,抢抓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和后冬奥时期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整合冰雪优势资源,聚焦冰雪经济发展,延伸冰雪产业链条,促进冰雪文化交流合作,加快打造冰雪文化之都步伐,为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贡献。

  (二)形象定位

  冰雪之冠上的明珠——哈尔滨

  (三)产业架构 

  根据哈尔滨市冰雪资源分布特点及未来市场的产品发展需求,构建“一心、两带、六大工程、三个支撑”的“1263”冰雪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一心综合集聚、两带串联带动、六大工程建设、三个体系支撑”的冰雪经济发展态势。

  1.一心:哈尔滨市区中心 

  哈尔滨市区中心延伸至双城、五常,富集太阳岛、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大剧院、融创雪世界、深哈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凤凰山等丰厚冰雪文化、冰雪装备资源,充分发挥市区中心的发展优势,打造冰雪旅游集散地、客源产出地、冰雪观光与冰雪运动基地,发展成为冰雪文化之都的核心承载区。

  2.两带:松花江冰雪休闲带、哈亚滑雪旅游带

  松花江冰雪休闲带包括呼兰、巴彦、木兰、通河、依兰、方正、宾县等沿江县域,结合县域生态乡村资源,打造冰雪民俗、娱乐体验等冰雪文化精品;哈亚滑雪旅游带包括阿城、尚志延伸至延寿,以亚布力为龙头,推动沿线平山、玉泉、帽儿山、虎峰岭等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的产品提升,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胜地。

  3.六大工程: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装备、冰雪艺术、冰雪景观、冰雪IP 

  积极推进六大冰雪工程建设,依托我市丰富的冰雪文化资源和丰厚的冰雪产业基础,打造“冰雪+”产业融合体系,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4.三个支撑:培训、交通、环保

  推进三个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品质、服务保障品质、生态环境品质,以创新要素带动产业要素,助力哈尔滨冰雪经济发展。

  (四)发展目标

  以发展冰雪经济、建设冰雪文化之都为目标,以创建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景区为引爆点,以提升世界级亚布力滑雪度假地为牵动,以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为产业发展方向,以“人文冰雪”为特色提升冰雪文化内涵,将哈尔滨市打造成为以生态雪国为本底,冰雪运动、休闲度假、冰雪装备为支撑的集冰雪文化旅游体育名城、冰雪文化体验和传承地、国内冬季旅游首选地、国际冰雪经济示范地于一体的冰雪文化之都。 

  到2025年,建设一批冰雪旅游度假地和冰雪运动基地,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冰雪企业和知名品牌,冰雪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基础不断夯实,“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成效明显。以冰雪竞赛表演及教育培训、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等业态主导,冰雪产业总产值达到750亿元,占全省四分之一以上。到2030年,哈尔滨市冰雪产业结构更优化,综合实力更强,引领带动作用更大,冰雪经济效益凸显,冰雪文化之都完美呈现。以冰雪竞赛表演及教育培训、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等业态引领,冰雪产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

  (五)发展战略

  1.文化引领战略。深入挖掘哈尔滨独特的冰雪文化,提高冰雪产业的文化品位,将具有深厚底蕴的多元文化融入到冰灯、雪雕、冰雪画、影视剧、文学创作、旅游演艺、音乐创作、建筑元素中,提高城市的冰雪文化品质。 

  2.国际化战略。哈尔滨打造国际冰雪旅游目的地和冰雪经济示范地,首先要建设国际化城市,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各项功能达到国际化的标准,滑雪场等相关设备设施与国际标准对接,增进冰雪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国际冰雪贸易的市场开拓。 

  3.产业延伸战略。树立大冰雪产业观,培育“冰雪+”产业链,促进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文化创意、冰雪教育培训、冰雪商贸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冰雪产业大格局,推动全市冰雪经济发展。 

  4.投资导向战略。哈尔滨冰雪经济发展要根据国家和省发展冰雪产业政策,制定冰雪产业投资优惠政策,积极引入世界500强、中国100强等国内外大型战略投资商,吸收民间资本进行冰雪产业投资,以大项目带动哈尔滨大发展。

  5.生态优先战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根本目的,以筑牢冰雪生态环境安全屏障为统领,以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拓展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实现哈尔滨冰雪经济快速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做强冰雪旅游,实施特色旅游跃升工程

  1.建设冰雪旅游旗舰景区

  (1)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引进战略投资者,全面对标北欧滑雪度假区,在新的规划区域内加快推进打造滑雪、住宿、休闲、运动、娱乐、餐饮、购物、社交、SPA等功能完备一体化运营的度假综合体和冰雪特色小镇。开发山地公园四季旅游项目,争取世界级、国家级体育赛事、会展活动,建设成为中国企业家论坛基地、中国创业者梦想基地、世界知名的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度假胜地。积极参与冰雪丝路带建设,打造成为以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为代表的国际会议集散地,以冬奥会举办地标准打造国家体育休闲示范区、高山滑雪首选地。

  (2)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景区。重点建设冰山馆、冰雪秀场、摩天轮、梦幻冰雪馆、商服及景观广场等,打造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多元化的商业经营业态、丰富的演艺及娱乐体验。实现与冬季室外景观无缝衔接,冰雪项目四季运营,强化哈尔滨市中国冰雪旅游第一城地位。

  (3)松花江冰雪嘉年华景区。依托哈尔滨松花江及沿岸广阔的大地冰雪天然景观,打造松花江冰雪嘉年华游乐体验项目,集大众性、互动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创造“中国面积最大的冰雪乐园”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突出发展数智沉浸体验、潮流与在地文化融合、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行业标准化建设,创新打造独特冰雪IP,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塑造哈尔滨冰雪文化新地标。

  (4)伏尔加庄园景区。依托哈尔滨城市历史文化,以俄罗斯文化为主题,欧陆文化为辅,建设伏尔加文化中心、康养体验社区、康养人文社区、阿什河景观长廊、伏尔加之夜等项目;利用庄园城堡和起伏的地形,冬季开展越野滑雪、中俄冰帆赛、冰上芭蕾、雪地足球、冰壶等项目,打造中俄文体旅的新地标。

  2.丰富高品质冰雪旅游产品

  推进市场化、资本化、品牌化运作,重点打造冰雪户外运动、冰雪景点、冰雪节庆三大冰雪旅游产品体系。

 

专栏1:冰雪旅游产品体系

1.冰雪户外运动。冰雪动漫嘉年华、冰雪欢乐谷、冰雪雕国际大赛等大型主题活动;溜冰、冰上漂移、骑马、狗拉雪橇、驯鹿雪橇、冰雪森林徒步穿越、缆车观光等冰雪运动休闲产品;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单板滑雪、雪地自行车、雪地摩托、雪地轮胎等雪上体验产品。

2.冰雪景点。打造冰屋酒店、雪雕酒店、星空客房、冰帐营地等一批网红住宿新地标;拓展冰酒吧、冰雪游乐场、冰雪主题餐厅等特色项目;以冰上杂技、冰上舞蹈为核心,拓展冰上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表演赛和冰上综合文艺表演;冰雪资源联动温泉资源,引进芬兰雪地桑拿,打造高端精品冰雪温泉度假产品。

3.冰雪节庆。举办黑龙江亚布力国际滑雪节、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哈尔滨采冰节、哈尔滨春雪节等冰雪节庆活动。

 

  3.培育精品冰雪旅游线路

  培育精品主题冰雪旅游线路,推进长三角、珠三角冰雪旅游专线,京津冀、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一体化发展,积极开拓冰上丝绸之路国际跨境冰雪旅游线路。

 

专栏2:精品冰雪旅游线路

1.中国一号冰雪旅游线路。哈尔滨亚布力—牡丹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融创室内滑雪场、太阳岛雪博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凤凰山和牡丹江中国雪乡、镜泊湖。

2.雪山穿越冰雪探险线路。亚布力十里画廊雪山穿越,五常凤凰山雪谷穿越,宾县香炉山雪山穿越。

3.黑龙江冰火体验旅游线路。哈尔滨—五大连池—漠河,哈尔滨冰雪嘉年华、五大连池冰火欢乐季、冬季捕鱼、五大连池冰雪体验、冬至文化节活动等。

4.冰雪森林温泉康养旅游线路。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黑河—伊春,哈尔滨森林温泉体验、林甸“中国温泉之乡”、大庆连环湖温泉景区、齐齐哈尔水师温泉、黑河五大连池温(冷)泉、伊春冰雪森林欢乐季。

5.中国北方冰雪精品旅游线路。哈尔滨—长春—沈阳—张家口—北京。

6.长三角、珠三角冰雪旅游专线。哈尔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哈尔滨—北京—广州—深圳—珠海。

7.冰上丝绸之路旅游线。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同江—抚远—哈巴罗夫斯克。

 

  4.完善冰雪旅游度假体系

  (1)完善一批重点冰雪旅游度假区。依托大型企业集团打造核心吸引物和综合度假区,重点打造以亚布力、太阳岛等为代表的冰雪旅游度假区,突出发展休闲度假和观赏、娱乐、餐饮等为一体的冰雪体验空间,打通配套产业链,完善亚布力冰雪旅游小镇、伏尔加庄园异域文化体验区、凤凰山旅游度假区等景区,形成四季均衡发展的综合性冰雪旅游度假区。

  (2)构建一批冰雪体验集合区。打造哈尔滨松花江北岸文旅融合四季冰雪度假休闲集合区,哈尔滨松花江南岸历史文化、赏冰乐雪旅游休闲集合区,哈尔滨松花江冰雪嘉年华互动体验区。

  (3)打造冰雪温泉养生品牌。充分利用哈尔滨的温泉资源,加快建设“冰雪+温泉+桑拿”等特色项目,引入国际先进康养理念和优质医疗资源,鼓励英杰风景区、枫叶温泉度假村、大顶子山温泉度假区等景区,打造国家级冰雪温泉养生目的地。

  (4)打造一批冰雪休闲配套区。有机整合商业街、美食街、剧场、影院、音乐厅、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画廊、书店、购物中心、娱乐中心、KTV、啤酒屋、咖啡厅、冷饮厅、茶餐厅、酒吧、水疗足浴、温泉洗浴、桑拿、休闲养生、康体中心、儿童冰雪游乐等资源,打造一批功能衔接紧凑、一体化运营的休闲度假综合体。

  (5)建设一批乡村冰雪旅游带动区。推动建设雪乡、雪村、雪庄、雪镇,丰富冰雪旅游供给,开展滑雪橇、冰帆、打爬犁、看冰灯、抽陀螺、冰上漂移、雪地摩托、雪地风筝、雪地拔河、雪地足球、冰钓、雪山穿越等民间民俗冰雪娱乐活动。鼓励发展冰雪主题乡村民宿,生产销售冰雪主题文创、非遗产品。

  5.建立旅游市场监督机制

  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新型监管机制,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开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督检查,抓住重点问题、关键环节实施监管;实施旅游市场黑名单制度,推动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区县(市)政府建立先行赔付制度,设立旅游专项理赔金,并指定旅游专项理赔金管理机构;积极推动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落实落地,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共治格局。

  (二)做足冰雪体育,实施体育赛事牵动工程

  1.积极发展冰雪体育赛事经济

  (1)国际赛事活动。发挥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引导资金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投入运营,厚植“体育+、+体育”发展平台,放大体育在文化、旅游、经济融合发展中的引领、牵动作用和叠加外溢效应,做好国际级大型冰雪赛事的引进举办,积极申办冬青奥会、亚冬会等综合性冰雪体育运动会。

  (2)品牌赛事活动。积极引进并举办国际冰盘赛、冰球、冰壶等项目联赛(分站赛)大型竞赛活动,举办具有地域特色的IP赛事活动,创建国际冰雪体育赛事之都。充分利用平房区冰球馆、冰上运动中心、奥禹冰壶运动中心等冰雪场馆,积极承办高水平的国际赛事。

  (3)商业赛事活动。完善赛事支撑体系,引进举办越野滑雪马拉松、冬季铁人三项赛、速度滑冰马拉松、冰雪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高山滑雪赛等凸显哈尔滨城市符号的特色冰雪文体旅融合赛事活动。支持商业化、市场化的职业冰雪体育赛事活动和冰雪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支持重点赛事与旅游、演艺、会展相结合,实现项目向产品转化。

  2.深化拓展冰雪体育休闲运动

  (1)扩大冰雪消费人群。紧紧围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以冰雪健身运动与休闲为主题,推出适合各类群体需求的大众化冰雪休闲娱乐产品。开展全民冰雪体育活动,以“30分钟冰雪健身圈”为核心,加大冰雪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培养冰雪人口,提高市民参与冰雪运动的规模。继续开展“赏冰乐雪”“全民上冰雪百日系列活动”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打造滑雪马拉松、冬季铁人三项、滑冰、冰球、冰盘、雪地足球、冰上汽车拉力赛等精品冰雪赛事活动。

  (2)建设冰雪体育场馆综合体。建设一批集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文化、运动培训于一体的冰雪体育综合体。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兴建冰雪体育场馆、公园和群众身边的智慧健身屋等,使社区冰雪活动便利化。

  (3)推进冰雪活动中心建设。以冰雪体育赛事活动为切口,整合业态,做大做强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教育行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冰雪活动中心和冰雪场馆的使用效率。

 

专栏3:全民上冰雪行动

1.推进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鼓励滑雪场向学龄前儿童免费开放,向青少年提供优惠卡票,借助教育“双减”政策,实现上冰上雪“双增”目标。

2.引导全社会上冰雪。利用工会会费补贴会员、政府发放定向消费券等形式鼓励社会参与体验冰雪运动,推进冰雪俱乐部规范发展。

3.提供差异化消费体验。组建滑雪场联盟,抱团发展,利用南北温差较大,雪期长的特点,配合推行“一卡通滑”,提升体验品质。

 

  3.打造冰雪体育运动名城

  打造哈尔滨冰雪体育运动核心区。积极引进培育冰雪赛事,形成拥有国际冰雪品牌赛事、职业联赛分站赛(常规赛、积分赛)、自主品牌赛事、地域特色赛事等相对完备的冰雪赛事结构体系;加快建设一批世界先进、布局合理、契合城市特质、满足城市功能需求的冰雪场馆;建立体育人才库,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复合型冰雪体育人才队伍,充分利用冰雪特色学校和冰雪教学资源,鼓励中小学生参与冰雪运动;发挥冰雪体育赛事流量效应、引爆效应、集聚效应、乘数效应,打造多领域、全方位、立体式的冰雪体育运动名城。

  (三)做大冰雪装备,实施冰雪产业强基工程

  1.着力培育一批冰雪装备龙头企业。将冰雪装备领域成长性强的企业优先纳入“规模以上企业培育专项行动”,通过系统培训、整体营销推广、对接金融支持、促进技术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哈尔滨市“黄金十八条”在规范企业培育、项目投资、技术创新、融资服务等方面的奖励机制作用,帮助企业降低综合用能成本,提供贷款融资担保,促进重点龙头企业规模扩张,进而带动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并积极推动重点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向制造服务业延伸,实现装备制造和生产服务互相带动,推动冰雪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2.积极引入高端冰雪装备制造项目。重点对接欧美知名冰雪装备生产企业和知名品牌国内代工企业,吸引投资商在哈尔滨市投资建设高端冰雪装备生产项目和营销店。鼓励企业引入国外冰雪装备技术成熟的企业,新建冰雪装备制造和冰雪装备检验检测项目,发展冰壶、冰球、电动浇冰车等冰雪装备制造,鼓励哈工大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冰雪智能训练、冰雪智能辅助训练系统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3.重点发展索道、雪板主导产品。支持哈尔滨鸿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HAT6脱挂式高速索道的技术研发,尽快实现产业化;提升已有固定抱索器索道、魔毯的产品性能;支持哈尔滨乾卯雪龙体育用品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设计生产新材料滑雪板、新型越野滑雪板,打造龙江冰雪轻装备新品牌。鼓励扶持造雪机、魔毯等雪地设备生产企业,加快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产品品质;培育小企业,尽快形成“小精尖”拳头产品,提升生产规模和技术实力。

  4.鼓励支持企业创建和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软实力。搭建产需对接平台,鼓励企业与冰雪运动协会组织开展合作,培育企业品牌,提高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支持具有自主品牌的冰雪运动器材装备、防护用具等冰雪用品企业和服装鞋帽企业发展。

  5.建立哈尔滨冰雪装备产业园区。以冰雪科研为引领,以冰雪装备产业为主体,打造集冰雪科研、装备制造、展览展示、工业旅游、仓储运输、检验检测、数据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高新”冰雪装备现代综合服务产业园区。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培育壮大本土冰雪制造企业,吸引国内、国际冰雪装备企业入驻园区。

  6.鼓励企业研发除冰除雪等专用设备技术。重点发展大型除雪设备、融雪剂撒布机、除雪铲、除雪滚刷、手推型抛雪机、铁轨除雪设备等。

 

专栏4:冰雪装备产业种子计划

1.成立“概念化或虚拟化”冰雪装备专业化产业园。抢前抓早,重点发展本地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深耕型、成长型制造类企业,纳入冰雪装备种子计划,让产业在“云空间”先集聚起来。

2.挖掘现有产业园区内闲置资产,给予企业厂房、场地安置,尽快实现“概念聚集”。

3.谋划建设冰雪装备特色产业园区,形成集群效应,推动造雪机、压雪设备、索道、魔毯、冰刀、雪板、雪鞋、冰雪、冰上娱乐器材等现有产品集群式发展。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战略投资,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进驻,谋划建设压雪车、雪地摩托等项目,提升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水平。

4.设立专项科研课题,引导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企业产品赋能。

5.引入金融机构,加强资本运作。

 

  (四)做精冰雪艺术,实施文化艺术融合工程

  1.丰富冰雪文化时尚业态

  将冰雪文化与时尚有机结合,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雕博览会为龙头,打造以大型城市冰雪景观VR秀、冰雪趣味活动、冰雪实景演出、花车巡游、冰雪音乐会、冰雪歌舞表演、立体灯光秀、冰雪戏剧展演等为主要内容的“白+黑”差异化、互补性冰雪休闲娱乐项目。

  2.建设冰雪艺术街区

  打造冰雪演艺综合体,把哈尔滨打造成为国际冰雪时尚创意名城。重点培育冰雪影视和冰雪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打造国际冰雪影视制作拍摄基地和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冰雪动漫、网游研发消费体验基地。以冰雪为载体,以欧陆文化、金源文化、时尚文化、红色文化、关东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为内涵,开发冰上芭蕾、冰雪艺术、冰雪实景剧目、冰雪时装秀等文化演艺产品及冰雪景区驻场型文化演艺剧目。推动沉浸式实景演出,采取多媒体、虚拟现实、三维实景等高科技手段与传统演出相结合模式,实现主动体验、互动性交流,试听体验更震撼,观演效果更充分,将文化与旅游完美融合。 

  3.打造冰雪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促进哈尔滨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支持冰雕艺术、雪雕艺术、冰雪摄影、冰雪文化演艺、创意旅游商品、冰雪传统艺术创作的发展,提炼冰雪文化元素,设计开发丰富多样的服装服饰、工艺美术、珠宝首饰等冰雪时尚产品,打造中国首个冰雪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依托文化地标、特色建筑等城市资源,打造影视拍摄、非物质文化综合展示、沉浸式实景演出、动漫(cosplay)展示、文学艺术创作、戏剧展演、艺术电影(NTLIVE)放映等冰雪题材的文学艺术创作产业园。

  4.繁荣冰雪文化艺术精品创作

  挖掘哈尔滨冰雪文化时代价值,创作冰雪文艺精品,讲好哈尔滨冰雪故事,重点抓好舞台剧目、广播影视、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作品创作生产,推出更多优秀冰雪文化作品。依托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交响乐团)、哈尔滨芭蕾舞团、黑龙江省杂技团等专业院(团)打造一批冰雪特色文化品牌,创作一批精品力作。用文化艺术的力量,反映我市独特的冰雪现实生活,包括神话、童话、诗歌、小说、影视、歌曲、绘画、摄影等,全面展示冰雪文化之都的魅力。推动网络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原创优秀网络冰雪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提升网络文学、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演出、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歌曲等新兴文艺产品品质,丰富哈尔滨冰雪文艺精品供给体系。

  (五)做优冰雪景观,实施城市环境管理工程

  1.营造冰雪意象氛围

  借鉴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发展经验,加强和提升城市规划水平。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街巷系统、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贴近自然的城市生态景观、连接生活的绿道体系、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无处不在的文化体验,以及温馨安宁的人居环境,打造冰雪城市独特的人文气质。加强地域文化形象特征植入,将欧陆风情、北国浪漫、艺术格调融入景观设计、氛围营造,打造雪花摩天轮等全新地标,为冰雪经济发展提供文化底色。在主城区建设冰雪雕塑、冰雪地标性景观,营造冰雪震撼奇观、冰雪浪漫情境、冰雪童话世界,让人们享受具有哈尔滨浪漫标识的冰雪特色体验。

  2.冰雪体验场景设计 

  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风景区为依托,营造“冰天雪地”的场景氛围,打造名符其实的“冰雪王国”。冰雪体验涵盖冰雪赛事、冰雪节庆、冰雪装备/器材、冰雪名人、冰雪培训、冰雪俱乐部、滑雪场、冰场、冰雪娱乐等,从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着手,将冰雪文化与冰雪活动融入其中,除了传统的冰雕欣赏、雪雕展览外,将艺术、科技、音乐、饮食等文化元素与冰雪主题结合,设计出更多精品的冰雪体验场景,如360°冰雪过山车、极速滑道、浪漫飘雪、冰室酒吧、雪坡速降等,让游客真切体会到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享受到哈尔滨的冰雪盛宴。 

  3.冰雪城市管理

  为突出我市“冰雪文化之都”的城市定位,坚持“绿色清冰雪”工作理念,既确保及时、高效清除街路和居民庭院积雪,维护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又留住“白雪镶碧树”的美景。城市公园在第一时间清理园路、广场、健身区域积雪的同时,以园路广场树池花坛健身区域等边石为界限,保留树池、绿篱片植、花坛、绿地内自然降雪,保持“景观留白”效果,呈现大地冰封、白雪皑皑的特色。有条件的公园利用自然降雪或人工雪建设雪人、雪景,丰富冬季游园情趣。

  (六)做响冰雪IP,实施冰雪文化传播工程

  1.创新塑造城市冰雪文化IP

  哈尔滨以其独有的故事、性格和气质,孕育了这座城市的冰雪文化基因,造就了最持久、最核心的竞争优势。通过建设全域共享冰雪盛景来推动城市文化IP升级,全民亲冰雪、爱冰雪、用冰雪,全城皆冰雪,以哈尔滨冰雪文化底蕴和欧陆时尚浪漫的城市特质,通过创新驱动,延伸冰雪IP新的内容,完美呈现冰雪文化之都的强大IP价值。

  2.加强城市冰雪形象宣传营销

  持续叫响冰雪之冠上的明珠——哈尔滨冰雪形象品牌,培育和丰富冰雪经济支撑性品牌。利用城市客源地、节庆活动、线上线下网络、会议展览、冰雪联盟五大营销体系开展冰雪品牌创建、精品宣传和市场营销。深化与主流媒体合作,充分发挥其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凝聚人心的作用,强化对我市冰雪品牌形象认知。加强与优势新媒体平台合作,利用搜索引擎、官方微信微博、网络社区、旅游OTA、旅游APP等互联网媒体以及短视频媒体平台,打造新媒体营销矩阵。以“滨滨”吉祥物为核心进行冰雪IP形象开发,将“滨滨”充分拟人化,讲好哈尔滨冰雪故事、文化故事、美食故事,开发冰雪特色衍生品,让“滨滨”带着四海宾朋一起体会地道冰城人的快乐。

  3.开展冰雪文化节庆活动

  以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为引领,推出冰雪音乐、冰雪综艺、冰上杂技等特色演艺,支持重点冰雪旅游度假区打造四季特色驻场演出。办好冰雕、雪雕国际大赛、采冰节、全民冰雪趣味运动会等系列休闲娱乐类活动,鼓励发展浪漫小镇、街头演艺、冰雪时装秀等时尚文化活动。支持开展冰雪摄影、冰雪绘画、冰雪文学创作等展现冰雪风貌、传播冰雪文化的系列活动。

  4.打造冰雪经济平台

  积极搭建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交流平台,开展以冰雪为主题的国际会展、经贸洽谈、招商引资、冰雪推介、文化交流等活动,促进产品品牌共建共享,把哈尔滨打造成国际知名冰雪会展聚集地。

 

专栏5:冰雪平台打造行动

1.打造“银丝带”国际冰雪经济合作朋友圈。建立工作机制,与世界主要冰雪经济发达国家开展商务、会展、体育、装备制造、文旅等产业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品牌、商业模式、标准体系,积极开展“冰雪文化走出去”系列活动。

2.打造国际冰雪节庆交流平台。依托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联合日本札幌冰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挪威奥斯陆滑雪节(世界四大冰雪节庆),搭建国际冰雪节庆交流平台。

3.打造冰雪产业展销平台。借助哈尔滨冰雪博览设立冰雪经济展区,开辟国际冰雪装备(用品)采购专区,打造成为世界级冰雪产业博览会。

4.打造哈尔滨冰雪文化之都。与哈夏音乐会贯通联动,打造中国大众音乐第一平台。每年冰雪节期间招募举办中国音乐新人新作发布、电影节、音乐新人新作签约、冰雪时尚精品发布、冰雪公主模特选秀等活动。

 

  四、支撑体系

  (一)冰雪教育培训

  以国家标准建设为引领,自主研发培训产品,依托大专院校、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等组建冰雪专家库、创办冰雪体育科研组织,服务冰雪产业,打造冰雪人才输出基地,冰雪人才培训教育高地。

  1.建立冰雪运动培训总部

  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合在哈高校、科研院所,推动职业技能鉴定和冰雪运动科研机构落户我市。鼓励支持社会参与建立冰雪运动单项类、综合类、培训中心等。

  2.编制培训大纲开发培训产品

  组建专业考评机构,出台综合考评实施细则,提高冬季项目科学化管理水平,建立绩效考评机制。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冰雪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鼓励支持优秀运动员进入学校提供公益服务,支持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冰雪活动。积极开展青少年冰雪人才培养,探索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体制,以冰盘为切口复制推广冰盘培训经验和做法,培育壮大冰雪项目培训机构。

  3.提升教育培训师资水平

  省市共建做好冰雪体育人才培养,组建高级人才智库。组织开展冰雪运动技能展示活动,选拔优秀人才入库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专栏6:冰雪人才赋能行动计划

1.实施青少年冰雪人才培育计划。积极开展青少年冰雪人才培养,探索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体制。 继续做好冰雪体育传统校赛事组织和考评工作,培养冰雪体育后备人才。

2.打造哈尔滨冰雪培训中心城市。探索建立哈尔滨原创的冰雪运动培养模式。以冰盘培训为切口探索建立单项和综合类人才培养成长模式和运行机制。

3.建设多元化国家级冰雪培训中心。重点推动亚布力极地科考训练基地联合打造中国极地探险培训中心。探索哈尔滨原创的冰雪运动培养模式,建立亚布力雪上极限挑战和冰雪经济论坛基地。

4.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国际交流培训计划。发挥东北亚中心城市优势,加强区域国家和地区赛事活动教育培训和交流合作。以赛事项目、人才培养为依托,积极搭建与国际合作交流的平台,实现合作交流的良性循环。

 

  (二)交通体系提升

  1.构建便捷交通网络

  全面构建支撑大冰雪产业发展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打通面向京津冀等周边地区,以及华中、华东、华南的快捷大通道,构建面向俄罗斯、蒙古国、日本、韩国及欧美地区的国际交通网络。依托航空线路对外联通俄蒙日韩等周边国家和我国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客源大市场,依托高等级公路和高速铁路向南连接京津冀,向西联通内蒙古草原和万里茶道旅游线路,向北向东贯通俄罗斯远东联邦区,连接西伯利亚大铁路。利用中国与北美的最短航线优势,开通哈尔滨—安克雷奇航线,建设连接中国与北美双门户机场,成为中国对北美航空业务的北方中心。将哈尔滨临空经济区规划发展为国际航空城,提升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整体国际化水平。构建通航“空中走廊”,实现“空中瞰龙江”。

  2.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哈尔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对接欧亚、联通万里茶道,便捷联通东北亚的综合交通枢纽。升级亚布力服务区交通服务节点,完善综合服务区加油站充电桩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高等级旅游公路和亚布力机场,运营亚布力主题观光列车。加强临时停车点、观景平台、休息服务区、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等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落地租车、异地还车体系建设。

  3.提升交通设施功能

  推进通往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国省道建设和连通主要景区、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的县乡公路建设,加快构建“快进慢游”综合交通旅游网络。推动景区索道、栈道、游步道建设,将观景平台、旅游导引标识系统等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充分体现区域资源特征及旅游特色,实现旅游交通标志规范、清晰明确、快速识别。

  (三)生态环保管控

  1.加强冰雪产业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少即是多”原则,保持自然生态的原真性。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和生态红线管控要求,优化滑雪场、冰雪场馆、综合服务区、冰雪度假小镇服务配套设施等整体布局。增强环境保护和生态美学意识,鼓励在生态景区用砂石铺装游览道路。

  2.强化冰雪旅游区生态建设与修复指引

  注重生态景观营造,尽量保持自然、森林野趣景观。强化冰雪场地夏季生态修复,减少裸露土壤、岩石,营造春、夏、秋三季的绿色大背景。采取实行异地植被恢复等方式,降低滑雪场建设对植被的不利影响。冰雪旅游场所的建设尽量避开野生动物集中分布或其栖息地及迁徙通道区域,或修建设定必要的缓冲区域,避免或降低冰雪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干扰。在水土保持、噪音控制、水资源高效利用、废水与废弃物治理领域,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减少冰雪景区的生态环境影响。

  3.完善冰雪旅游区运营环保措施指引

  推广绿色采购,建立冰雪景区优选产品的信息档案库,尽可能选用可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和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科学指导滑雪场人工造雪,提高造雪效率,根据温湿度、风速及风向等气象信息,控制造雪系统,防止不必要的水资源和能源消耗。促进车辆和装备设备清洗过程的节水,减少有毒有害化学产品使用。推行绿色餐饮住宿服务,减少餐厨废物并促进循环再用,减少客房、洗衣房、娱乐设施运营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促进酒店废弃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五、综合保障

  (一)组织保障

  建立哈尔滨市冰雪文化之都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市政府负责联系文旅、分管工信和体育工作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和区县(市)政府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广旅游局。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指导《哈尔滨冰雪文化之都(冰雪经济)发展规划》《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研究制定全市冰雪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化领导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导问责机制建设,统筹推进我市冰雪经济发展。

  (二)政策保障

  遵循政策性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原则,政府主导,健全促进冰雪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相关小微企业的融资增信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出资设立冰雪经济发展投资基金。鼓励支持将冰雪服务、用品制造等关键技术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优先支持建设促进冰雪经济发展的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提供发展用地,对符合条件的冰雪企业落实好降低增值税税率、研发费加计扣除、小微企业税费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支持政策。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委托旅行社开展公务、工会、会展等冰雪文化活动,鼓励基层工会购买冰雪演出、赛事和景区门票、冰雪纪念品等冰雪产品和服务。

  (三)人才保障 

  组建冰雪产业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聘请国内外冰雪旅游产业、滑雪运动行业专家和学者组成“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成立冰雪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学院、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等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的冰雪设计、冰雪艺术、体育运动、旅游管理等专业合作建立冰雪旅游人才实训基地,为高校冰雪领域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平台,为冰雪企业搭建继续教育平台,将教学理论与哈尔滨冰雪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同时,为中小学冰雪研学开辟实践课堂。全面落实各项人才激励扶持政策,对冰雪经济相关的各类创新型人才给予重点支持,为各类人才营造安心立业的发展环境。

  (四)营商环境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统筹推进、督促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相关机制,持续精简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强化创新服务,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拓展创新空间,持续推进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管理等创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文件下载: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冰雪文化之都(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doc

相关资讯

哈尔滨推出系列教育新举措 今年创建60所冰雪特色学校
哈尔滨推出系列教育新举措 今年创建60所冰雪特色学校
哈尔滨市冰雪旅游布局“一心一核两带三区” 规划雪国列车打造四大旅游小镇
哈尔滨市冰雪旅游布局“一心一核两带三区” 规划雪国列车打造四大旅游小镇
湿地美冰雪奇国际范儿 哈尔滨新区全力打造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
湿地美冰雪奇国际范儿 哈尔滨新区全力打造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
今冬哈尔滨将推出一系列群众性活动和冰雪惠民举措
今冬哈尔滨将推出一系列群众性活动和冰雪惠民举措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BG视讯冰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62152260

 

手机:18518605588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未来中心B座701

 

邮编:100101                           联系邮箱:wuws@qyc-tea.com

版权所有 © 2022 BG视讯冰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31875660号-1

冬奥国家队

训练基地承建商

中国滑雪协会会员

万达战略合作伙伴

QQ:1624702087
Close menu
BG视讯